申请指南

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

2014年06月18日 17:53  点击:[]

以煤的分质清洁利用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开发、工业化集成优化与示范、产业化推广应用服务等各阶段的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对外合作(或委托)项目优先考虑已完成实验室小试并具备进行中试条件的先进技术。

(一)煤炭中低温热解

1、中低温热解油气与热解粉焦气固在线分离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要求除尘后焦油中含尘量≤5%wt;

2、粉煤中低温热解增油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原料煤干基焦油收率达到同基准格金焦油产率的150%以上的加氢热解、催化热解(包括该反应系统内所产干气催化活化)增油技术;

3、中低温热解半焦干熄焦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要求半焦显热吸收率≥80%,排焦温度≤60—80℃;

4、粉煤热解产物粉焦的钝化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优先支持具备进行中试研究能力的钝化技术;

5、低阶煤催化解聚研究,促进煤热解向焦油产率高、煤气、半焦品质优良的方向发展,开发新型催化解聚催化剂及其配套工艺。

(二)粉煤及粉煤中低温热解产物粉焦的综合利用

1、粉煤热解产物粉焦安全、环保的储运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优先支持具备中试条件的技术,要求储存周期≥1—3个月,运输半径大于1700公里;

2、超细煤粉包装运输技术研发,要求实现超细煤粉制备、分选和包装的连续化以及满足长距离运输的工艺;

3、粉煤成型技术研究,要求制备的型煤冷热强度满足目前方型炉用煤条件。粉焦成型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要求制备的型焦达到民用燃料或常压固定床气化用煤技术条件的指标;

4、粉焦替代锅炉燃料技术开发研究,要求自主拥有开展试验评价和试烧的平台,粉焦掺烧比大于50%,重点支持技术的工业化转化,要求已完成中试试烧;

5、粉焦替代高炉喷吹原料技术开发研究,要求粉焦掺喷比例大于60%;粉焦/煤粉混合料代替冶金焦粉作为烧结矿燃料,重点支持技术的工业化转化;

6、新型高效电石绿色生产工艺的开发,要求能耗低于电热法电石生产技术,重点支持已完成小试或中试的技术。

(三)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

1、中低温煤焦油制芳烃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煤焦油芳烃产率(以液体产品为基准)>50%,芳烃转化率(以芳潜含量为基准)>110%,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2、中低温煤焦油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酚类或萘类化合物提取率≥90%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3、先进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及其系列催化剂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液体收率>93%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4、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尾油综合利用开发研究,优先支持润滑基础油达到APIⅡ类标准的尾油加氢生产润滑基础油技术。

(四)煤基化学品的开发及利用

以煤中低温热解产物出发,高效、清洁、经济的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煤基化学品替代现有非煤基化学品的技术,低成本煤基化学品成套工艺技术的开发。

1、热解气的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包括热解气的分离技术(CO、H2、CO2、CH4、轻烃、烯烃等的分离),制液化天然气(LNG)技术,制氢技术,芳构化制BTX技术等;

2、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取含氧化合物(醇、醛、酯类等)、烷烃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相关技术;

3、甲醇、尿素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甲醇制碳酸二甲酯技术的工业化转化,优先支持甲醇液相羰基氧化法或尿素醇解法技术的工业化转化,甲醇制芳烃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具备进行中试试验的技术;

4、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润滑油、航空煤油等技术的工业化转化;

5、煤制天然气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包括煤直接制天然气技术开发,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艺及耐高温甲烷化催化剂,要求催化剂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催化剂。

(五)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方向

1、焦化脱硫废液处理技术:焦炉气净化中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废液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优先支持可以工业化的技术;

2、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焦化、焦油加氢、煤中低温热解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相关设备开发,已完成实验室小试;

(六)碳材料

1、煤系针状焦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重点支持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的低成本优质针状焦制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真比重≥2.13;灰分≤0.4%;硫分≤0.7%;热膨胀系数CTE≤1×10-6/℃;电阻率≤5.0μΩm;

2、煤制中间相沥青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优先支持低灰分中间相沥青的合成制备及应用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灰分≤20ppm,中间相含量≥99%;

3、中间相沥青下游产品开发。优先支持高性能低成本沥青基碳纤维制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拉伸强度≥2500Mpa,拉伸模量≥150Gpa;

4、煤制石墨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优先支持烟煤制备高纯石墨技术研发;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石墨转化率≥98%;

5、焦粉成型关键技术开发:包括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

6、纳米碳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优先支持富勒烯、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先进制备技术开发。

(七)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合成/改性技术

1、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合成及改性技术开发;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玻璃化温度≥60℃;

2、依托煤制甲醇路线,开发硅/甲醇直接合成有机硅单体的成套技术;

3、依托甲醇制低碳烯烃、煤制丁二烯、煤制芳烃等产业,开展煤基乙烯、丙烯合成乙丙橡胶(茂金属、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催化)、煤基丁二烯合成顺丁橡胶(镍、稀土催化体系,重点支持稀土催化,顺1,4含量≥98%)、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1,2含量≥80%)、液体聚丁二烯橡胶(1,4含量≥99%,平均分子量≤3000)、丁苯橡胶(溶液聚合法)等材料的开发;

4、依托甲醇制烯烃中乙烯产品,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关键合成技术及成套设备的开发,形成涵盖各个分子量范围(Mn:150—1000万)、各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料(挤出、热压、注塑、纤维等)生产的成套技术。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

5、依托甲醇制烯烃中丙烯产品,开展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高透明聚丙烯、高耐热聚丙烯、高性能聚丙烯纤维或薄膜及聚丙烯增韧改性材料等材料合成关键技术及其后改性技术的开发。